字源坊字体库

东汉楷书字体,东汉楷书字体特点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东汉楷书字体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东汉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楷书变隶书的变化?
  2. 简体楷书的发明者?
  3. 晋代盛行什么字体?

楷书变隶书变化

       楷书是由隶书(草隶)演变而成的,据史书记载,楷书由东汉的王次仲所创造,但是书法史上未见有王次仲楷书作品传世,现存最早的楷书作品是三国时期魏国钟繇的《力命表》,《宣示表》,《还示表》等,都是小楷,其楷书字体扁平,有的方折圆转,有波桀,很明显有隶书特征。

隶书取横势,起笔藏锋,收笔回锋,且主横蚕头燕尾,有圆笔和方笔两种;而楷书起笔顺势而下,圆转变方折,主横不带燕尾等这些变化,使结体用笔简化,提高了书写速度,也是汉字书写由繁变简的大趋势。

东汉楷书字体,东汉楷书字体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简体楷书的发明者?

王次仲

      楷书即“真书”、“正书”或“正楷”。古时曾叫“楷隶”或“今隶”,最初产生于西汉的民间,是从隶书(包括草隶)演变而来的,始于东汉,通行至今。 汉魏时是楷书逐渐成熟。至于是谁发明楷书,已无从考究。有人说是东汉末年的刘德升、有人说是钟繇(三国钟会的父亲)、有人说是张芝和卫夫人、也有人说是王次仲,但历代多数书法家认为其创始人是王次仲。可以从以下书中考证:

     《晋书·卫恒传》:“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

东汉楷书字体,东汉楷书字体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水经注·灅水·清夷水》:“郡人王次仲,少有异志,年及弱冠,变仓颉旧文为今隶书。秦始皇时,以次仲所改文字,简便于事要,奇而召之,三征而辄不至……始皇怒其不恭,令槛车送之。次仲首发于道,化为大鸟,冲出车外,翻飞而去。”清夷河为今北京延庆妫河。

       宋《宣和书谱》:“字法之变,至隶极矣,然犹有古焉,至楷法则无古矣。有东汉章帝建初(公元76—83年)有王次仲者,始以隶书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日之正书是也。”

简体楷书发明者是王仲次。

东汉楷书字体,东汉楷书字体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为我们今天所写的楷书,又叫正书、真书。其创始人是王次仲。

王次仲生活的年代,人们使用的文字是篆体字,写起来很费事。王次仲经过反复创新,把既难认又难写的篆体改成了八分体(楷书)。这种字体好认易写,让更多的人学会了认字和写字

证据1:东汉末年蔡瑁《劝学篇》中说:“上谷次仲,初变古形”。

证据2:《晋书·卫恒传》:“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王愔《文字志》说:“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

所以,王次仲是简体楷书的发明者。

晋代盛行字体?

行书

我们都知道晋朝分为东西两晋,在两晋书法最盛行的时候,主要表现为行书。行书,这个名称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行书体则是由东汉末年的刘德升所首创,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初衷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过慢和草书的难以辨认而产生的,因此它没有草书那么潦草,也不像楷书那么端正。行书因其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从产生起便深受青睐、广泛传播。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於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代表作" 三希",即《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

  两晋文学脱离经学的束缚而独立,走向自由及多元化的发展。这是因为:魏晋的儒家精神衰微、才能重于德行,士大夫虚无荒诞;政治黑暗,士大夫备受压抑;玄佛道盛行,译经发达。在这些背景下,该时期作品的内容写实,重视技巧。因受汉赋影响,出现了骈体文,字数上四下六字,讲究辞藻华丽、雕琢字句、声律藻饰,多用对偶、典故,主要文章有赋、论及简牍,至南北朝时期达到极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东汉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东汉楷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anhui188.com/post/2220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