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坊字体库

行书字体纵,行书 纵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书法特点纵无列横无行?
  2. 第四行书叫什么?
  3. 怎样理解行书的行气?

中国书法特点纵无列横无行?

行书的布局章法

一、字形收放得法

行书字体纵,行书 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字形的收与放反映着“行气”的动势,贯穿行气是行书布局谋篇的最重要的技巧。内收外放或内放外收,上放下收或上收下放,左收右放或左放右收,如此种种,才能使“行气”形成逆能紧、拓能开、擒能定、纵能安的艺术效果之形。但一般来说,笔画多的要大,笔画少的要小,要特别强调的可大,可弱化处理的则小,这样“行气”就有一种轻松明快起伏跳跃之感充分展示律动的生命活力。

二、字体错落大小

由于行书单字的高矮、宽窄、面积不尽相同,“放纵体势”,甚至悬殊很大。因此行书***用“纵有行,横无列”的章法。一行字的字数不固定,便容许写得很长;而横向有一定的伸展余地,便容许写得很宽。一般而言,字距小于行距,在同一行里,各字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有时也可以适度拉开,当然字距的疏密程度也不能随心所欲,要与字形的状态和字径的大小乃至书法环境变化结合起来把握,以形成一种“行气”流的冲击感。

行书字体纵,行书 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字势欹正得当。大凡“五体书”都有一个欹正的问题,而行书的“行气”对字势的欹正关系更有着特殊的要求。有的字左欹右正,有的左正右欹;有的上正下欹,有的上欹下正。有的字把欹正要求用方圆的形式加以处理,如内圆外方,内方外圆等取势都是适用行书的“行气”要求的。关键是要取势得当,有时是某一笔画的欹正,有时是某一部分的欹正,这就需要书家的匠心独具,别出心裁。

四、字轴贯通到底。由于欹正和错落的要求,弄不好,往往会使字轴偏离字行的中心线,这样就会破坏行气,使行列不分章法混乱。但不管字如何欹正错落,大小变化,其字的轴心都要始终保持在一条中心线上,力求上下贯通,体现一气呵成之感,这样的“行气”才会生动有力。

五、墨色层次分明。字的深浅靠墨色的浓淡润燥来实现的:浓者燥之,淡者润之。用墨是创造燥润艺术层次的重要手段,深悉用墨技法,创造艺术层次的立体视觉,这是对书家用墨技法的实际检验。一般情况下蘸一次墨写完五六个字左右,笔上的墨就会由浓变淡,再由淡变涩,乃至枯笔,这时再蘸墨继续书写,而且各行的蘸墨时机自然错开,于是就出现墨色浓淡燥润的层次变化,形成由平面简单到立体动感的艺术升华。

行书字体纵,行书 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四行书叫什么

“天下第四行书”为王珣所写的《伯远帖》,纸本,行书,纵25.1厘米,横17.2厘米,其纸墨精

良,至今依然古色照人,更加珍贵。其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伯远帖》是王珣给亲友的一通书函。它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它的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真有点“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的晋人韵味。

王珣真迹《伯远帖》的年代仅次于陆机的《平复帖》,堪称无上至宝,其书体为成熟的行草运笔自然,各字是分立的,古逸洒脱,确实是晋人特有的风神,堪与二王争辉,也是乾隆的三希之一。

怎样理解行书的行气?

谢谢不二斋友的邀请

行书的行气是一种书写时的顺势。顺势是需要发力点的。每一个字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发力点。就是因为有了发力点,每一个才会产生字势和书风及艺术内涵。也就是书法艺术感情的产生和延伸。

行书的行气与草书的行气是一样的,呼应及连带连续不断。况且在行书行气的过程中,调锋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

行气的速度可以根据所创作的内容来进行适当的调整,为了增加某种艺术效果,也可以在顺势行气过程中进行诸如提按,顿挫等的笔法融入。融入这些笔法其实也是为了调锋和重新设置发力点,从而把这个字写得更加完美。

当然书写的时候,个人的气息调整也与行气有一定关联,这就是以前我们说的内在与外在的综合体艺术创作范畴。大家可以慢慢的理解一下。

行气也需要打造一个合适的书写环境,当然这个根据个人爱好即可。毕竟一个合适的环境也是创作乃至行气的关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纵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anhui188.com/post/2201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