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坊字体库

行书字体霜降,霜降行书怎么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霜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霜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1762年,乾隆为何会与缅甸开战?以当时清朝强大综合国力又为何会铩羽而归?

1762年,乾隆为何会与缅甸开战?以当时强大综合国力又为何会铩羽而归?

缅甸压迫清朝边疆少数民族,并对清朝进行挑衅和入侵。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缅甸方面再次向这些内地土司征收贡赋未果, 遂出兵入侵中国。正式点燃了中缅两国边境冲突的导火线。

乾隆爷先后四次攻打缅甸!但是都铩羽而归!

行书字体霜降,霜降行书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次的时候,乾隆帝骄傲自满,认为缅甸不过是南方蛮夷小国,只需要派遣云贵地区的绿营兵就可以将缅甸轻易击垮。

很明显,乾隆帝想的太美好了,如果这次大清的军队就取胜了,那么也就没有之后的事了。大清在这次战争中大败而归。

第二次与缅甸的战争,虽然大清对缅甸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因为乾隆又一次轻敌了,这次尽管前线失利的战报频出,但经过一层层的隐瞒,乾隆甚至认为前线作战很是顺利,不日就可取下缅甸。

行书字体霜降,霜降行书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然了,这次战争也是失败了,最终的结局是主持这次战争的杨应琚最后也是被乾隆以欺君之罪赐死了。

第三次进攻缅甸的战争,大清军队又一次轻敌,认为缅甸轻易就可击败的大将明瑞率军一路突进,最终却是身陷敌军包围圈中,甚至是明瑞本人也死了。

第四次进攻缅甸之前,缅甸对大清发来了求和的文书,但大清依旧对缅甸开战了,经过了之前几次挫折,这一次大清军队稳扎稳打,不再冒进,但却是天公不作美,清军中开始流行一种传染性的疾病,众多军士都死在了这场疫情中,这才同意了与缅甸的和谈。

行书字体霜降,霜降行书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大清每一次都大意轻敌,而最后一次的时候,清军正好赶上了疫情爆发,但是真正击败清军的,却是大清的闭关锁国政策。而且当时的缅甸在武器装备上,是要比大清先进的,这也是清军久攻不下的主要原因,大意轻敌,不是因为自身轻视了敌军,而是因为敌军太强了。

吹嘘自己为“十全老人”十次征战胜利的乾隆,在乾隆三十年的清缅之战中,被小小的缅甸***的打了脸。堂堂的泱泱大国竟然打不赢一个小小的缅甸,乾隆真是丢尽了脸面,成了他人生中一大憾事!清缅之战是双方为了领土和***所爆发的战争。

乾隆三十年之前,就是公元1765年前,缅甸的贡榜王朝对外扩张,当时缅甸攻打泰国,想吞并了泰国。打仗当然要花钱,缅甸就对身边财大气粗的清朝打起了主意,频频侵犯中国的云南地区,掠夺当地的粮食,人口和财富,供缅甸对外战争的消耗,1762年缅甸更是直接出兵云南明抢,当然也顺便占领一些清朝和缅甸有争议的土地。小小的蛮夷竟然对泱泱大国头上动土,还是对宗主国动手,乾隆当然不能忍了,必须干掉缅甸才能保住清朝上国的权威。只是当时乾隆因为打准噶尔,花费了不少钱,还没有恢复过来,所以生生忍了几年的怒气。在乾隆三十年也就是1765年,乾隆准备好了,派出大军四次出击缅甸,结果清缅之战足足打了7年,结果就是清朝没有取得完全胜利,某种程度上是输了,最后大家握手言和签订了条约。

乾隆第一出击缅甸,派了两万大军出击,士兵都是***的绿营兵,乾隆觉得,打小小的缅甸,两万军队足够灭掉缅甸了。结果就是主帅轻敌,被缅甸打的落花流水,伤亡一万七千人以上,高级将领死了一片,总督因失败***了。乾隆愤怒啊,实在没面子,于是再集中三万军队第二次出击缅甸,结果这次还是因为轻敌,比上次还惨,败的更快,愤怒的乾隆把主帅给赐死了。乾隆决定下狠功夫报仇,前两次是绿营兵,第三次就派出八旗兵主力,这次应该没问题吧!第三次派出大将明瑞,率领几万的八旗兵全力出击缅甸,结果又是轻敌,被缅甸设计埋伏,惨遭重创,明瑞战死。三次被打败,乾隆实在是没脸做人了,怎么一个自己看不起的小小缅甸居然有这么大能量让自己灰头土脸的,实在想不通啊!

想不通的乾隆决定使出吃奶的力气,压箱的实力,发动第四次进攻。这次乾隆派出最信任最得力的心腹傅恒挂帅,兵士蒙满八旗为主,精锐是尽出啊,这次一定能干掉缅甸了吧!这次进攻前期还是不错的,双方都主力上阵,战况异常激烈,只是由于清军军中爆发传染病,加上缅甸军队火器厉害,大家僵持不下,最后双方都不想打下去,于是缅甸求和,最终清朝和缅甸签订合约,战争结束,缅甸继续认清朝为宗主国,清朝收回一些争议的领土,乾隆算是找回了一点颜面。

清朝为什么没有打赢缅甸,原因有多方面的。缅甸地形复杂,气候潮湿,清朝的骑兵发挥不出来,清军都是北方士兵不适应缅甸潮湿的环境,弓箭和火器也是受到影响,加上主帅轻敌,打赢不了也是正常。最重要的事清朝在火器上的落后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清军是有火器的,不过是一些火绳枪,而缅甸军队的火器是购买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燧发枪。燧发枪比火绳枪领先一代,火绳枪遇上雨水就点不着火绳,也就用不了,而燧发枪就算下雨,一样没事能开枪,燧发枪比火绳枪速度快,射程远,这种落后导致清军对上缅军时往往很吃亏,打不赢也就很正常了,如果不是清朝体量更大,最后胜利的也许就是缅甸了。通过这次战争,傅恒就劝说乾隆要重视火枪的运用和制造,可乾隆却熟视无睹,让清朝错过了追上西方国家的机会,未来清朝被列强入侵,就是靠着火枪火炮厉害!






自1762年至1769年,乾隆先后四次派兵攻打缅甸,共耗费白银900多万两,最终以惨重代价换来一纸停战协议。

首次开战原由,是两千缅军入侵大清孟定和耿马,杀烧抢掠。乾隆令云贵总督刘藻出兵讨伐,只抓获5名缅军。缅军再遣数千精兵入侵车里(今西双版纳),对车里宣布***。刘藻派三千绿营兵围剿,被缅军击败,刘藻被乾隆革职后***。

第二三次,同样败于轻敌,两任主将杨应珺被乾隆赐死、大将明瑞战死。

第四次开战时,清军置缅甸的求和文书于不顾,改变战术稳扎稳打。不料突遇***,清军大多病死。清廷只得同意与缅甸和谈。

清军失败原因是:敌情与地形不熟悉,主将骄傲轻敌,后勤保障不足,瘟疫频发。所以,四次伐缅铩羽而归。

没错,1762年确实发生了一场教科书从来不提的战争,叫做清缅战争。

为什么教科书从来都不提,因为一直以来,他们对清朝的定义,是1840年之前中国都很强,***战争才首尝败绩,如果说早在***战争前近80年,大清国已经被缅甸这样的热带国家打败,这个牛皮还怎么吹?而且,当时的缅甸,还在和泰国进行另外一场战争。换句话说,缅甸是一头打泰国,一头打清国,而且最终清国也没捞到什么好处?这样的结果,你让大清国怎么讲?

而如果直面事实,不给大清国留面子的话,实际上战争从1762年开启之后,一直到1765年,都是缅甸连年入界骚扰,大清国居然没有任何惩罚性反击,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墨西哥人接连四年派军队入侵美国边境,会有啥情况发生?

但是乾隆皇帝很宽宏大量,一直挨揍挨到1765年,缅人越发猖狂,一直入侵了当时的车里土司、即现在的西双版纳,大肆抢钱抢人方撤退,而此时的云贵总督居然向皇帝报告:"缅人望风遁走,清兵大捷"。

然转眼,缅兵又来了,于10月以数千兵力,占领了车里土司衙署所在的橄榄坝,居然还发文给大清地方***,说这里,即车里(西双版纳),俺收了。大清国自然不能再忍,立即派出大约600人的清兵援救,结果途中吃了缅兵埋伏,十多个清国大兵被杀,随后缅兵就跑了。

于是乾隆帝震怒,立即派出“维持西南地方和平部队“,据说有六万人,檄文号称"发兵五十万,大炮千樽",攻入缅甸。他说,"缅甸明朝时尚在版图之内,并非不可臣服之境",他还要求带兵大将,尽量少花钱和少用兵就把事搞定。

应该说,清朝动兵的时机很好,因为这个时候,缅甸大部队都在暹罗即泰国,留守国内的并不多。据说号称有三万,其实只有一万人。但这一万人,其实并不弱。为什么?因为当时的缅甸人,已经从英、法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买到了一些燧发枪(见下面),换句话说,这不是一场传统的冷兵器战争。

结果清兵到了战场,才发现对手武器的射速、火力、对环境的适应都远胜自己。交战4日,清兵伤亡很大,已经感觉挺不住,急忙求援,而官员却以杀敌六千,取得大捷上报。

当然,清兵毕竟人多,缅兵占上风,主力却不在这里。稍后在猛卯附近一场战斗中,清兵上报说杀敌四千,乾隆一看前后战报,累计已经杀敌接近一万,但问题是:“为什么我军节节胜利,打仗地点却都在内地?”而这个时候,缅甸已经攻灭了暹罗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霜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霜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anhui188.com/post/20192.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